摘要:文章对树立学生自学观念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观点和方法,加以剖析和论述。阐述了自学的意义问题;自学为主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原则和规律问题;自学应该是计划学习问题;自学和本职工作问题;自学与求师问题。
一、自学的意义不可估量
自学历来是人们取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自学成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上早有记载。恽代英烈士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指出忽视自学乃是“学牢”式的一种弊端。他写道:“吾人所谓学问只限于在学校之功课,功课以外无学问,学校以外无学问”。他倡导“自由研究”即自学,希望人们把课堂扩大到图书馆以至整个社会,把整个人类科学文明的沧海作为自己自由翱翔的天地。显然,这个见解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个有求知欲的人,虽不可能在学校里呆一辈子,但必须与学习相伴终生。任何工作岗位都有它特殊的知识要求和相应的知识结构,即使是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十几年所获得的知识也只能说是为事业需要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不能一下子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因为,处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21世纪的今天,任何工作部门、岗位,都有个技术不断改造、更新的问题,“知识更新”是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青年人要胜任本岗位的工作,要想为“四化”作贡献,要想一生有所作为,都有一个再学习和不断学习的问题,如孔子说的“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工作期间的脱产和业余进修固然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机会,但更多、更主要的要靠平时自学。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在给自学青年的题词中写道:“任何时期总是在工作中学习为主,因此,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
对于在校的普专生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一项基本功。如果你在学校里就注意培养自学意识和自学方法,那么离开学校,走上事业岗位后,要养成业余自学习惯,坚持自学不倦就容易得多。你一生将因此受益不尽。自学并不是无师自通,自学的一套本领,可以在学校里系统培养。在校期间可借助于教师指导,掌握了这套方法,日后没有教师指导时,自己也就能结合实际,应付自如了。有经验的教师特别强调学生学会预习,预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自学的“演习”。在学校里养成自学习惯的人,不仅能学好课内知识,还能打开眼界,广泛涉猎。从而获得更多知识和更灵活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同志说过:“只知道捧着课本笔记硬背是没有用处的,至多只能应付考试。学会了自学本领,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将来离开了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在学校里养成自学习惯的人,的确可以终生受益。
自学,归根到底是个自觉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自学的目的和动机问题。为个人功名利禄而学习,可能一时很顽强,但不可能持久。有所得即自满自足,遇挫折则息鼓偃旗。只有把个人的学习目的和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联系起来,心中点亮一盏为共产主义美好未来奋斗的理想的明灯,充分认识和理解时代的呼唤、祖国的期望、人民的重托,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以“振兴中华,实现四化”为己任,才能产生永不穷竭的动力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在自学成才的大道上刻苦奋进,自强不息,为祖国和人民作出重大的贡献。
对于电大学员乃至整个社会青年朋友应该认清自学的价值,不论是对个人成才,还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的水平,它的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二、学生自学为主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原则和规律
学生以自学为主这是由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广播电视大学是远距离教学,同传统的课堂面授不同,教师也不可能是面对面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辅导教师虽对学生进行面对面讲解,但是属于帮助、指导学习,和传统的面授作用不同。实际上,学生收听、收看、阅读教材都是自学的过程,他们必须主要通过自学完成作业。对于电大学员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一项基本功。对于学员的毕业论文、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是培养学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抓住这一环节,培养学员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对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学组织人员和学生都必须遵守和坚持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
当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因此,知识更新要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充实自己,适应时代要求人才越来越多。广播电视大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受地域的限制,各行各业都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学习,教学规模大,教师在讲课中也就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可见,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方式就要求学生必须采取自学的形式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遵循自学为主的规律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自学应该是计划学习
我们应当看到广播电视大学在教学中有很多的影响教学的因素,如学生本身的依赖性,不主动性等都会影响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必须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呢?笔者认为应实行“计划学习”。
对于自学者来说,实行计划学习首先要确立个主攻方向和目标,不能盲目地学。我们在考虑、安排自学计划时要充分懂得计划的重要性,学习有没有计划,效果大不一样,所以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订自学计划首先应考虑全局在胸的长远规划,就是说,选准目标之后,对这个知识领域应作一番“鸟瞰”,大体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对学习总量和学习进程作出一个大体的估计。
“计划学习”有定额和指标。没有定额和指标就不会有进展。在这个过程中,定计划、定指标都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定高了,办不到,就会流于形式;定低了,学习容易放松懈怠。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学习难见成效,挫伤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动摇学习的信心。
计划学习是为了促进学习,而不是束缚学习。计划毕竟是一种预测,很难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当你发现计划和实践有较大的距离时,就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及时修正自己的计划。这种修正是正常现象,是必要的,难免的。
在“计划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提到“循序渐进”,有人总觉得慢慢腾腾地不够味,他们恨不得几个晚上能攻一门知识。学习固然要“只争朝夕”,但学习规律告诉我们,只能“循序”才能“渐进”。
这里“循序”是关键。“循”什么“序”呢?在这里就是知识本身的内部规律和人们求知活动和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知识有其本身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比如链条,一环接一环,大环套小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由感性——理性——新的感性这一过程。则遵循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这一规律。如古话说的“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这是自学者不可违背的规律。要达到理想的境界谈何容易,不循序渐进,砌砖垒石,怎能建筑起“自己的思想大厦”!对于电大学员来说,在这个问题上,最大一忌是好高鹜远,急于求成,贪多图快。殊不知,与“多食伤身”的道理一样,学习上贪多求快,必然没有认真思考消化的余地,只能是囫囵吞枣,也不免见难就躲,这样就会留下一团团未经消化的知识肿块,它将破坏知识的连贯性,在你求知的路上设下一层层路障,结果适得其反,落得“欲速则不达”。学习上多与少、快与慢的关系是辩证的,电大学员应懂得并掌握这个辩证法。
自学起步并不难,难的是坚持按既定目标和既定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做到这一点,就必能日有所进,学有所成。而一旦自学的车轮进入正轨,有节奏地、不息地运转起来,它就将用满载的知识挤跑你心灵的空虚感,成才之路就在每一个自学者足下!四、自学和本职工作。
“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是自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为“所用”而学,才能学有目标、学有动力;“所学”真用上了,才能越学越带劲,越学越出成果。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当“所学”和“所用”(所干)有一定距离时,有些人便在本职工作(第一职业)之外,开辟自己的“第二职业”。但当自己把兴趣、理想、事业心全投入第二职业的时候,往往又会和本职工作产生矛盾。
自学和本职工作的关系是什么?“所学”和“所用”怎样统一起来呢?
把“学”和“用”统一在本职工作上,把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往往能使一个人较快地迈进成才的行列。
这是为什么呢?
当你把学习紧紧扣准本职工作的时候,你的日常工作就能为你的自学钻研提供丰富的资料和经验。自学钻研的成果也能直接拿到本职工作中进行鉴定和推广。本职工作还将为你的自学钻研不断提供新的课题,自学钻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又将卓有成效地提高你在本职工作上的才干与贡献,正是在这种有机的结合中,你会渐渐把自己的职业升华为自己的事业了。自学和本职工作相结合,能产生一种知识的“合力”和工作的“合力”。相反,如果自学和本职工作相距十万八千里,会计非要研究美术,汉语言专业非要研究高等数学,除了极少禀赋异常者例外,很难产生“合力”,大多数难免导致互相干扰,互相抵消,到头来,“有用功”就所剩无几了。
自学者普遍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时间和精力的支配。在同一条跑道上,甲用“八小时之外”跑,乙用“八小时之内”加“八小时之外”和他赛,谁能胜?在同一条路上,甲推两辆车跑,乙骑一辆车和他赛,谁能胜?显然乙有更大的优越性。自学和本职工作相结合,不仅能获得知识的“合力”和工作的“合力”,还能赢得时间的“合力”和精力的“合力”。
要处理好自学和本职工作的关系,应该讲究点“力”的“分解”与“合成”。在学习内容上,在时间精力上,寻求“合力”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在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事业,这种“合力”就自然而然凝聚在一起了。
五、自学和求师
自学时怎样求师呢?唐代散文家韩愈写过一篇《师说》,他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根据这个原则,自学者在求师时还是有很大灵活性和主动性的。
自学者最重要的教师应该说是书本。“传道、授业、解惑”三项任务,都可以由这位“不见面”的老师承担。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当然,自学强调学习的独立性,但也并不排斥求师。在自学中求师,在求师中自学,这又是相辅相成的。自学者看上去没有固定的老师,但这又给自学者带来了求师的灵活性。可以慕名求师,可以致函求师,可以专访求师。求师不一定非求“名师”不可,只要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都可以尊之为师。只要仔细查找一下,我们周围就有许多“能人”。发现人才要靠“伯乐”,寻师时,自己就要当“伯乐”。
一个人,如果既善于自学,又善于求师,也就是给自己找到了在求知大道上奔驰的两驾马车。因此我们希望前进在成才路上的自学青年,不要悲观,不要泄气,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宽广的道路走下去,不必望着高等学府的门墙叹息,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自学成才之路上,不仅肯定能学到比较扎实的知识,而且能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研究方法。因为知识与治学经验都是在极艰苦的实践中自己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所以,有些自学者往往比在校读书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深造力量。
现代远距离教学中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的一种自学求知活动,这就要求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学的主体作用。为此,必须树立自学观念,明确成才战略,强化自学能力的培养。 |